查看原文
其他

期末专项复习 古诗默写与赏析

伊人频道 2021-10-25

期末专项复习  古诗默写与赏析

 

一、古诗默写

(一)前后文连贯性默写。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0、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2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从大处落笔,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寓情于景,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1cnjy.com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点明漂泊羁旅之情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1·cn·jy·com

8、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www.21-cn-jy.com

9、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来抒发自己的愁思。21·世纪*教育网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www-2-1-cnjy-com

1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1-c-n-j-y

1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1*cnjy*com

13、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自己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出处:21教育名师】

14、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之情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版权所有:21教育】

15、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1*cnjy*com

1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18、《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古诗赏析

(一)阅读曹操《观沧海》一诗,回答下面问题。

1.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

2.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21教育网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博大的胸怀。

4.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5.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回答下面问题。

1.这首诗写于什么季节?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这首诗写于暮春时节,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可以看出。

2.诗的开头一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使用了环境描写。作者在这里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一种离别之情。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和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这两句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与思念之情传递给远在夜郎的王昌龄,同时带去自己对他的慰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

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7.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三)读王弯《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后面练习。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来源:21cnj*y.co*m】

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潮平”“风正”,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句)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四)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回答后面问题。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

(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这首曲的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萧条衰败的景象;下句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恬温馨的画面,前后对比,衬托出作者悲凉的心情。

3.“夕阳西下”四个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了时间是黄昏;②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凉悲伤的气氛。

4.这首小令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卒章显志,篇末点出全曲的主题,直抒胸臆,首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苦和悲苦之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回答下面问题。

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